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

監管先行先試 助力“小三通”發展(2)



加強多方協作機制,促進通關便利化。密切聯檢協作機制。五兩岸物流通口岸實現關檢同台“聯合查驗”模式,采取“一次開包、聯合查驗、一次放行”,旅客攜帶物查驗通關時間縮短約一半,高峰期人力投入節省30%,受到廈門市長肯定;與海關郵港辦事處在聯系人制度、聯合查驗、信息互換共享、協作支持、開展應急處置協作、合作培訓機制、精神文明共建機制方面達成7項共識,共推“單一窗口”“三互”建設;與邊檢部門在長期協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常態化的聯防聯控機制,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雙方繼續加深交流,開展多次培訓,並開展疫情防控實戰演練對聯防聯控機制效果進行校驗。加強兩岸檢疫機制交流協作。廈門局與金門衛生檢疫部門針對高危人群情況通報、重大疫情通報等建立了雙向常態化溝通機制,並依托“海峽論壇”等平台,加強兩岸涉檢機構溝通交流。自廈金航線開通“生命救助綠色通道”以來,兩岸逐步深化生命救護合作,已為超過240名病重台胞提供快速通關,並保障多例台灣同胞捐獻骨髓干細胞入境為大陸患者提供救助。在此基礎上,廈門機場局通過推出專項措施、推行崗位文明服務、開展志願服務等,努力營造和諧通關環境,促進兩岸交流。先後服務7屆海峽論壇、台交會、海峽杯帆船賽等在廈門舉辦,保障台灣方面超過230人次來訪,對兩岸交流產生較大影響。

優化執法把關模式,提升疫病防控成效。機場局通過加強旅客攜帶物檢疫查驗,通過 “人-機-犬” 綜合查驗模式,最大限度地防止逃漏檢的發生。針對出入頻繁的旅客,采取“黑名單”制進行統一管理,有效遏制“螞蟻搬家”式攜帶違禁品的勢頭。開展“國門安全進客艙”活動,加大旅客入境前檢驗檢疫知識宣傳,並結合口岸現場LED顯示屏、宣傳畫冊及現場告知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嚴格制度及隊伍建設,提升工作質量,對旅客攜帶的物品進行嚴格的查驗,避免漏檢。多次截獲非法攜帶入境種苗,全國首次從百香果苗中截獲大戟曲葉病毒、廣東番木瓜病毒及大洋臀紋粉蚧,從火龍果苗中截獲火龍果X病毒,“綠蕾行動”成效顯著。 同時,為了打擊商用犬貓經旅客攜帶入境的勢頭,防範動物疫情風險,廈門機場局在常規檢疫措施的基礎上,推行專人上門查看寵物隔離場所,對無法提供隔離場所、或提供虛假隔離地址的寵物進行退運。2015年1月至10月,廈金航線共檢疫31只寵物犬貓入境,同比下降90。46%,扼制效果明顯。

思考與建議:為進一步深化兩岸交流,廈門機場局從促海西發展、促自貿新政及做大做強檢驗檢疫工作出發,提出以下建議: 借助廈門自貿區發展契機,鼓勵發展跨境電商網購業務,增加台灣商品在內地的銷售渠道和品種。 推進海港口岸信息化平台建設及誠信通關,通過整合現有資源、設備,建設口岸出入境旅客違法信息資源庫,設置全國聯網聯控的“黑名單”系統,與各地方政府、口岸聯檢單位聯手打擊非法攜帶走私行為。完善與金門動植物檢疫、出入境管理部門的長效合作機制,加大兩岸對“單幫客”的聯合執法力度,完善與金門紅十字會、疫情防控部門通報機制,共同協調部署常態化聯防聯控措施。


監管先行先試 助力“小三通”發展(1)



兩岸“小三通”是福建沿海與台灣金門、祖馬、兩岸貨運澎湖海上直航航線,廈金航線(廈門-金門)自2001年1月開航至今,年吞吐量增長超70倍,運送總人數超1200萬。在其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廈門機場檢驗檢疫局先行先試,創新檢疫監管機制,有力促進對台交流,助力“小三通”發展。

通關時效面臨的挑戰。開通至今,廈金航線呈井噴式迅猛發展:開通首年出入境旅客人數僅為2萬多人次,至2015年已經突破1200萬人次。客流量的不斷增加,導致對口岸通關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門安全風險控制面臨的挑戰。一方面兩岸客流量大幅增加導致疫情疫病經口岸傳播風險加大。2015年1月至10月,已檢出有害生物78批,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28批次,質檢總局據此發布警示通報3條。另一方面,旅客通過隱瞞、偽裝等方式攜帶入境的生鮮產品、粗加工食品因保存條件惡劣易發生霉變,部分因攜帶疫情疫病對本地食品安全造成威脅。此外,從旅客攜帶物中發現放射性超標1000倍的作弊骰子,該事件引起質檢總局、福建省環保局、廈門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廈門市公安局介入調查並主動與廈門檢驗檢疫局建立了合作機制。口岸執法秩序面臨的挑戰。廈金航線航班密集、價格低廉、簡便快捷等優勢誘發大量“單幫客”每天往返廈金兩岸,通過“螞蟻搬家式”托運應稅物品,“逃漏檢”現像嚴重。“小三通”也因此成為寵物水客往來的首選通道,寵物販賣團體通過頻繁往返廈台兩地,以家養寵物為名攜帶貿易用貓犬入境。

創新廈金航線客輪監管模式,提高通檢速度。發布《廈金航線客輪檢疫管理辦法》,依托船舶檢疫管理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電子檢疫,分級管理”的廈金航線船舶檢疫管理新模式,被評估為福建自貿區創新舉措之一。新政推行後,船舶電訊檢疫縮短申報時間50%,降低船方30%成本。使用AIS系統和船檢移動終端,進一步提高查驗效率,放行周期從30分鐘壓縮至零待時。 加強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支撐廈金航線整合發展。為滿足“小三通”運力、客流增長,廈金五通口岸先後完成了碼頭二期工程擴建及航線整合,三期工程預計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為適應發展,實現平穩過渡,廈門機場局在改擴建過程中提前介入,按照口岸核心能力要求進行通關流程優化和現場改造,並增配技術設備,增設一個入境檢疫通道,增配檢疫犬、升級紅外測溫儀、核輻射檢測儀等檢驗設施。


“小三通”15周年 “廈金生活圈”漸成型



下午5點半抵達廈門五通碼頭的“和平之星”是小三通貨運2日倒數第二班金門到廈門的廈金“小三通”客輪。根據此前的預報,這艘最大的“小三通”客輪,當日載運超過400名民眾,近乎滿座。15年前的今天,在睽違52年後,180余名金門同胞分乘兩艘船只直航廈門,廈金“小三通”由此拉開序幕。15年後,作為廈金之間每天36個班次之一,“和平之星”這一個班次運載的旅客,就為當年的2倍還多。

廈金直航第一年,采用的是專案申請,第一年客流量不過2萬余人次。但它迅速成為連接廈金兩地民眾的親情紐帶。在金門的翁家阿婆托張愛華尋找流散大陸的養子傅宗漢。經過張愛華的協助聯絡,終於聯系上了和阿婆已離散57年的傅宗漢。2005年,翁家阿婆乘“小三通”抵達廈門和平碼頭,兩位老人在和平碼頭相擁而泣,讓張愛華也禁不住熱淚盈眶。這樣的親情故事,在廈金“小三通”過程中並不少見。

隨著“小三通”的發展,金門以及台灣民眾赴廈小三通門更加便利,也讓廈門及閩南地區經商、工作和生活的台胞,多了一條便捷的返鄉之路。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密,“小三通”又成為大陸民眾赴金門或由金門轉赴台灣旅游的便捷通道,尤其每逢節假日,“小三通”都會迎來大陸民眾“金門游”熱潮。從早上到傍晚半小時一班,如今的“廈金直航”像“公交車一樣方便”。在2016年的第一天,據五通客運碼頭統計,乘坐廈金“小三通”往返的旅客接近6000人次,等於15年前一年客流量的四分之一還多。在廈金“小三通”客運量突破1000萬之際,兩地人士在廈門聚首座談。時任廈門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檀莊龍就曾對時任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笑言,自己是在廈門的家中吃完午飯趕往會場,吳友欽則是在金門的家中吃完午飯前往會場,“小三通”讓兩人就像“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從金門到廈門物流公司買房、問診、會友、購物;廈門民眾到金門騎行、買菜刀、住民宿、暢飲金門高粱,“廈金生活圈”已逐漸成型。鄭月霞是金門的小學老師。金門沒有高水平劇場,在過去,要看一場心儀的文藝演出,鄭月霞得坐飛機去台北。如今,她只要乘坐半小時的船,就能來廈門閩大陸貨運南大戲院看演出。在2015年下半年,鄭老師就三度到廈門“看戲”,和她一起來的伙伴也越來越多。除了“通人”,“小三通”也“通貨”。台灣水果和農產品是其中重要代表。2008年,“小三通”首次實現散裝輪運載冷藏集裝箱進口台灣水果抵廈,同年稍晚大陸船舶運載自金廈航線直航的台灣水果也在廈門登陸,隨後首批台中直航台灣水果登陸廈門,海上運輸時間由7天縮至22小時,廈門的台灣水果進口量實現跨步式飛躍。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台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小三通”在發展,廈金兩地交流愈加通暢。去年7月,金門自大陸引水項目在金門金湖飯店成功簽約。“通水”的構想歷經20年終於完成。未來廈門向金門供氣、供電也在接觸中。廈金之“通”,兩岸之“通”在給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金門民眾楊再平對中新社說,兩岸水通,讓兩岸同胞感情加深,“水通了、(未來)電通了,心也通了”。

“小三通”15年給金門帶“金流”



廈金“小三通”昨日迎來開通十五周年,這條“黃金大陸貨運水道”為兩岸民眾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金門鄉親帶來各項利好。導報昨日從在金門召開的“‘小三通’邁向十五周年會”上了解到,根據台灣“移民署”統計,2015年金門“小三通”往來兩岸旅客人數創下17小三通62411人次新紀錄,“小三通”15年累計送客數已突破14000萬人。人流帶來“金流”,所有“小三通”的主導者都強調,“小三通”對金(門)馬(祖)助益非常大。

“如物流公司果沒有‘小三通’,那這些年來,金門要發展什麼呢?”曾是“小三通”開通推手的吳成典向導報透露,“小三通”讓很多金門的同胞賺到了錢,“這15年來,由於往來非常便利,我們的鄉親在廈門至少買了2萬戶房子,其中有人買很多間,這15年來有的賺了七八番,有的至少三四番,其中所累積的財富,才真正是拜‘小三通’所賜”。

2001年1月2日,“太武”號、“浯江”號客輪搭載180名金門鄉親從金門直航廈門,標志著廈金“小三通”正式開通。15年來,“小三通”經過包船直航、定期航班到現在的“公交化”,不時推出的一些利小三通貨運好政策也助力這條航線越來越熱絡。就拿剛過去的2015年來說,元旦施行“落地簽”、2月1日“離島中轉團不受台灣5000人員額限制試辦”、8月5日開放“赴廈門、泉州延伸游金門”、9月1日離島專案數額由每日500人調升至每兩岸貨運日1000人,這些政策的兩岸物流實施都使得金門“小三通”運客數有了高成長,一舉突破176萬人次,其中陸客692181人次,占總人數40%(落地簽66272人次,約占4%)。

“小三通”指的是通商、通郵和通航三項合作項目。昨日“小三通”十五周年會現場,當年推動者呼吁實行“新三通”,爭取更多開放政策,除了已經正在通水的合作案外,將來金門還要和福建通電和通橋。

廈金“小三通”航線啟動關檢聯合查驗模式


近日,在廈金“小三通”航線五通碼頭的旅客到達通道醒目位物流公司置樹立起“聯合查驗工作流程”“關檢公告欄”“關檢人員公示”三個宣傳欄,在檢疫和小三通海關的查驗台上貼上了聯合查驗標志,此舉標志著廈金航線關檢旅客查驗摒棄“各自為戰”的舊模式,正式進入關檢聯合查驗模式。

通過采取“一次開包、聯合查驗、一次放行”查驗模式,關檢同步對廈金航線旅客行李實施查驗,雙方查驗設備、技術力量等資源共享整合,協同執法大大提升執法效率、提升大陸貨運旅客滿意度,較傳統的查驗方式更為集約、高效,旅客攜小三通貨運帶物查驗通關時間縮短約一半,高峰期人力投入節省30%。

兩岸貨運聯合查驗”模式的開啟,不僅能夠加強部門間執法協作,提升執法效率,同時更是一項重要的便民措施。通過該模式,關檢雙方針對出入境旅客的攜帶物品查驗工作,通過一機雙屏,在同一個查驗平台進行聯合查驗,查驗工作完成後可實現一次直通放行。避免旅客來回搬運行李和重復開箱,使通兩岸物流關更加便捷和順暢。

物流進入“寒冬” 如何避免卷款關門的風險?



物流通常是代收貨款的,如果自身小三通管理不善,員工容易抓住漏洞攜款跑路,一旦出現資金困物流公司難無法周轉,極易選擇跑路。物流收取的本該只是運費,為何會代收貨款?因為擔心發了貨拿不到錢,發貨方便要求物流代收貨款,但這樣也給物流跑路埋下隱患。

分析:惡性競爭致資金虧空其一,物流行業的准入門檻非常低,一般擁有一輛車就可以進入,缺乏嚴格的審批環節,容易造成從業人員參差不齊,服務意識差。

其二,一些新進入的物流老板缺乏對行業的考察,經營上混亂不堪。

其三,海南登記在冊的運輸車輛達到2大陸貨運8萬輛,已處於飽和狀態。

其四,一些為了生存,大幅降低價格惡性競爭,從2000年至今,跟物流相關的每一個環節都漲了幾倍幾十倍,但是運費反而降了,最終沒有利潤,出現資金虧空,又無法從銀行貸到款,長期以往勢必引發卷款跑路的危機。

據交通部運輸司最新數據顯示,物流行業中有近80萬戶小微物流和近800萬個體從業者,占據著超過80%的市場份額,卻一直處於生態鏈條的“底端”。大部分中小型物流是輕資產運作,缺乏抵押和擔保,管理不規範,沒有完整的經營數據,因此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上下游資金壓力使很多企業不得不高息拆借,發展舉步維艱。

出路:一站融30億平台授信填補中小物流企資金缺口一站融”是一站網聯合華夏銀行小三通貨運推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首期推出30億元的平台授信,重點幫助中小物流企業兩岸貨運解決融資難問題。“一站融”是一款免抵押、免擔保、隨借隨還、按日計息、循環授信、申請便捷的信用貸款服務,最高額度可達500萬,成本低至年化利率12%。它主要用於一站網車源采購、專款專用,為用戶提供短期的小額貸款、貸款代收代付,提供設備融兩岸物流資租賃及相關金融保理服務。